汪世瑜
老師
有“巾生魁首“的美名
(巾生是崑曲中的行當
多是年輕男子的角色
在大陸的土豆網上看了老師年輕時演的崑曲電影
真的是偶像級的小生啊 
) 

初見在大三時的崑曲選修課
當時還是浙崑院長的汪老師
第一眼給我的印象非常和藹可親
有些神似外公

開始上課才領略到老師幾十年的真功夫
當時已經六十幾歲的汪老師
個頭不高也沒彩扮
但扇子一揮
一開口身段比畫起來
簡直就是風流倜儻的書生啊
示範起小旦的部份
嬌媚的眼神更是勾人  
 
 
 
 

實在太神奇了

我們上的段子是老師的拿手戲
<玉簪記>的“琴挑“一折
月明雲淡露華濃
衾枕愁聽四壁蛩
這兩句據說也是汪老師學戲的起點
跟著唱念作演
方才知道什麼叫作
無聲不歌 無動不舞
傳統戲曲的世界寫意不寫實
空間 情景 
一花一木風吹草動
都要靠演員的表演
加上觀眾的想像  
 
 
 
 
 

來建構

好玩
真的好玩
一群大學生就在表演教室裡
學習六百年前的水磨唱調
和古時才子佳人的姿態
上課唱下課唱走路唱騎車也唱
我想當然爾(?)的被老師分配唱小生
唱跟身段老師都教得很仔細
最難的是眼神
也是我覺得老師最厲害的地方
一亮相一瞪一拋
似乎都真的身歷其境
而不是刻意的表演 
 
 
 
 

期末驗收時  
 
 
 
 
 
 

我竟然得到有點高的分數
想必是老師看在我們還算認真學習的份上
站在鼓勵的立場而給的吧

由於三個月的時間
上課非常愉快
也為了感謝老師一學期來的指導
我們幾個同學挑了件小禮物送老師
也請他吃了一頓飯
對一個在藝術上已有非凡成就
且地位崇高的藝術家來說這或許是微不足道的

但因為這一次的親身接觸
開啓了我對崑曲的喜愛和興趣
我相信緣份
所以感念

汪老師跟我們道別時曾說過
如果哪天去到杭州
一定要去找他
可惜我在北京念了三年書
江南卻是未及之地
之後斷斷續續因為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
聽到關於老師的消息
知道為了崑曲的傳承他仍舊勞心勞力
覺得非常感動
這輩老藝術家的精神就是這麼令人敬佩
  
 
 
 

如今我又開始拍曲了(還正好是玉簪記“琴挑“之後的“問病““偷詩“兩折)
老師以前教的也都沒忘
人能有愛好
最是樂事一件
有幸跟大師學習更是福份
希望有一天還能和老師重聚
  

  
 
 
 
 

  
 
 
 
 
 

  
 
 
 
 
 
 
  

184  
 

聽說寫出來的願望
就有實現的可能

不是故意要寫流水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risg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